规模超9000亿元,银行密集赎回“鄂融债”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规模超9000亿元,银行密集赎回“鄂融债”
2025年10月9日07:23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钟原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资本债(以下简称二级资本债)陆续兑付。近期,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央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全额兑付了2020年发行的数十亿至数百亿元的“二融债”。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二融债”的兑付金额已超过9000亿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密集赎回“第二永续债”是利率变化的结果环境、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和资本管理需求。两年期债券将继续成为银行重要的资本置换工具。 9月25日,多家银行赎回“二融债”,三只“二融债”退出市场。其中,交通银行和东营银行分别赎回了永续债,赎回金额分别为300亿元和25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59%和4.80%。承德银行赎回了1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名义利率为4.60%。三只“2永续债”将于2020年发行。9月23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已全额偿还600亿元10年期固定利率摊销次级资本债。本期债券于2020年9月17日发行,发行人有权赎回本期债券。发行人有权在本票据第五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天赎回本票据。在同日,中国光大银行公告称,于2020年9月发行400亿元永续资本债券。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发行人有权于本票据第五个付息日,即2025年9月22日赎回本票据全部或部分。截至本公告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本行已行使其兑换权,全额赎回本期票据。 债券。此外,9月15日,建设银行宣布将全额赎回2020年9月发行的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同日,齐鲁银行宣布将于2020年9月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售30亿元永续资本债券。经监管部门批准后,公司行使其赎回权并全额赎回现有票据。事实上,不少银行已经en 最近大量赎回 Erron 债券。据Wind最新统计,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已累计赎回“第二永续债”76只,累计金额9706.8亿元。其中,9月份共赎回“第二永续债”18只,累计赎回金额达3163亿元。特别是,记者查阅中国货币网发现,绍兴银行、长春农商银行等至少8家金融机构已宣布实施退款。中信证监会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银行赎回旧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降低资金成本。随着利率下降,新发行的同类债券的成本可能低于现有债券。银行可以通过选择退款然后再融资来降低资本重置成本。山高最后,我们考虑市场声誉。市场通常将偿还旧债解读为银行管理良好、流动性充裕的标志,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三是完善条件和安排。大多数 Erron 债券在发行时都约定了 5 年还款期。 “旧债换新债”面临分化。专家表示,两年期债券“赎回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许多银行选择赎回此前发行的高息“两年期债券”,然后以较低利率发行新债券。这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优化了债务结构。近年来,随着银行资本置换工具的运用日趋成熟以及监管审批效率的提高,赎回及后续发行很可能成为资本管理业务的常规组成部分。豪维呃,并不是所有银行都选择报销。例如,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向中国债券信息网提交信息显示,该行不会对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行使赎回权。“选择不赎回二龙债的主要是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城市商业银行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一些机构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些银行赎回旧债,由于渠道有限,其资本充足率可能会下降。用于资本置换。虽然不偿还可能会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银行是否适合的担忧,并可能导致融资成本增加。 “救助要求一次性支付本金,并对银行的流动性提出了要求。流动性管理。但大型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影响可控。 “另一方面,救助规模较大时,中小银行需要提前准备资金。”明明补充道。事实上,银行密集救助旧债的背后,是对资本结构优化的深层次考量。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资本比率较高,可以快速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监管指标,强化银行资本“缓冲”。 应对风险并更好地使资本结构符合新的监管要求。 “从资本置换效率来看,二级资本债采用‘5+5’期限结构。一旦债券发行期限超过5年,资本替代效率将以每年20%的速度衰减。”我们认为,已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正在进入或逐步进入市场。“近五年”的低效期或到期日,老旧债券的资本投入可能会继续下降,导致逆周期资本储备能力不足。因此,为适应新的监管要求,银行很可能将“第二永续债”视为核心置换标的,置换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行业资本补充仍刻不容缓。一些中小型地方银行比全国性银行更迫切需要“补充血液”。记者了解到,二季度以来,已有30多家地方中小银行发行了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耳龙债”。其中,将发行“Niryu债券”。 “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如果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问题在于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大型银行。大华银行。他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加上当前经济环境影响,资本补充压力更加突出。 “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加速发行二龙债,反映出中小银行资本置换的旺盛需求。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和12.96%,远低于大型国有银行17.79%的水平。”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小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的相对劣势。中国银行业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发行“二融债”可以有效增加资本规模,提高银行的造血能力。无论是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第二永续”与其他资本置换方式相比,“可转债”发行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多数上市银行股价均低于净值水平,不具备通过增发或配股补充资本的基础,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可转债发行在转股阶段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实现即时注资。另一方面,非银行主体主要以非银行为主。 上市银行,其中许多是中小型银行。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来补充资本。对于银行即将发行“第二张永续债”的动向,明明认为,当前银行业的资本补充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德还需要信贷和资本来摆脱非生产性资产。银行普遍面临补充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存量债券进入密集赎回期时,银行需要通过发行新的“第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上海金融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所长曾刚建议,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展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条件完善、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发行股票、上市募集资金。扩大银行资本产品投资者范围,引入更多合格投资主体,继续扩大投行资本债券投资者群体。
(编辑:魔术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