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制造业表现有所不同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标准普尔全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5,低于8月的50.7和市场预期,再次低于荣枯线。欧元区制造业重新陷入衰退,凸显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在9月份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德国综合PMI从8月的50.5升至52.4,远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0.7,连续第四个月高于50线。服务业PMI升至8个月高位52.5,表明内需和消费者活动正在复苏。然而,制造业PMI跌至48.5,为四个月来最低水平。赛勒斯·德拉鲁比亚 (Cyrus de la Rubia) 首席经济学家汉堡商业银行表示,尽管整体经济增长,但这两个行业的新订单都在下降。如果国内外需求持续下滑,企业很快就会“踩刹车”减少产量。制造问题可能会威胁未来的增长前景。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德国新政府承诺的重振经济的改革速度慢于预期,效果也较差。与德国的极端天气不同,法国经济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面临压力。制造业 PMI 跌至 48.1,服务业活动也放缓。综合PMI跌至48.4,创今年5月以来最大跌幅ING高级经济学家伯特·科林认为,法国经济的不稳定与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这种不安感正在逐渐蔓延到商业活动中。总体而言,9月欧元区综合PMI为51.2,表明欧元区服务业仍保持弹性。不过,牛津经济研究院欧洲部主任 Riccardo Marcelli Fabiani 表示,总体 PMI 指数并未完全反映现实。他表示:“市场情绪依然疲软,海外订单持续恶化,因此因关税担忧而提前出货的影响正在减弱,未来很难看到强劲反弹。”我表明了我的观点。与此同时,新订单继续下降,出口基本停滞,前景不明朗。法国媒体评论称,欧元区正在形成服务业支撑经济、制造业拖累经济的结构格局。这种不平衡使得难以保持长期稳定。欧洲制造业问题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是贸易紧张和关税不确定性。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税争端给出口商带来了压力,欧洲央行在此前的展望中警告称,贸易紧张局势和强势欧元正在削弱外部需求。欧洲媒体报道指出,由于关税担忧而导致的首批发货的“远期效应”在9月份有所缓解,导致订单大幅下降。经合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美国关税措施的全面影响尚未充分显现。随后出现了能源危机和成本上升。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欧洲能源价格长期波动,天然气、电力和碳排放量减少。成本居高不下,制造商的利润率持续压缩。尽管近期能源价格较去年有所下跌,但欧洲央行认为,能源因素将继续减缓通胀进程,并继续给工业生产带来沉重负担。第三,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缺乏欧元区对机械和化学品等关键出口产品的需求。标准普尔全球公司的研究显示,近几个月来,欧元区的新出口订单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对于德国和法国等制造业巨头来说尤其严重。在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普遍减少了资金投入。一些小企业推迟设备升级或冻结招聘,反映出市场信心不足。有分析人士表示,投资削减不仅会影响制造业本身,还会对劳动力市场和供应链各环节产生连锁反应。制造业疲软降低了大宗商品通胀压力,但增加了经济放缓的风险。尽管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于明年初开始放松政策,但一些官员仍担心服务业通胀持续过高,政策制定者呼吁“防范衰退风险”。在此与“避免过度宽松”之间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欧元区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下方,反映出复苏之路依然艰难。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凸显了地区差异。贸易紧张、能源危机、外需下降等多重压力交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能否避免再次陷入衰退,将取决于能否通过未来的政策调整和需求复苏走出经济危机。 (作者:蔡春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