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多家银行上调了部分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证券日报记者 彭岩 近日,中信银行在官网宣布,自10月15日起逐步上调17只机构资管产品的风险评级。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调整了机构公募基金风险评级,大部分基金风险评级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卢飞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多家银行上调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主要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这一举措不仅将进一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有利于银行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机制,优化产品审核。和推荐流程,从而提高基金代理运作的专业性和合规水平。多个产品风险评级调整 具体来说,中信银行调整的17只代理资管产品中,上调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华泰松桥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15只产品的风险评级,下调2只产品的风险评级。从产品类型覆盖来看,中信银行风险评级调整范围广泛,涵盖被动型指数债券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股型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灵活型和混合型FOF基金,几乎覆盖了当今市场上所有主要基金类别。从调整方向看,大部分产品都具有风险评级上调的特点。其中,汇添富基金旗下两只北交所主题偏股权混合基金评级由PR4提升至PR5. 这些是在此背景下具有广泛风险评级范围的代表性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信银行今年第四次调整代理基金产品风险评级。该行表示,本次调整控制了投资者适当性,表示是根据监管要求,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坚持信用风险评级一致性的关键原则。类似管道,根据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产品风险评级。事实上,除了中信银行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今年也相继调整了旗下部分机构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大部分基金的风险评级上调。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有股票基金和中高波动混合基金。在对此,苏州商业银行特约调查员薛红艳先生向《证券报》记者分析,从调整幅度来看,权益类产品是评级上调的主要对象。由于股票的资产配置较高,此类产品更容易受到波动的影响,并且随着股市波动加剧,其风险状况也更高。同时,随着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原本评级较差的产品被重新评估,风险评估也被修改。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对于多家银行代其他公司上调公募基金风险评级的主要原因,薛红艳认为,根本原因是监管要求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双驱动。另一方面,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代销活动管理办法》今年3月,国家金监局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主动、认真评估代销资管产品的风险,确定适合购买的客户群体范围。产品风险评估结果与合作机构评估结果不符的,按照上级原则采用评估结果。这一政策直接鼓励银行加快落实合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调整,部分基金标的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实际风险水平上升。银行必须通过提高评级来反映真实风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调整机构基金风险评级本质上是加强管理。维斯特们。其基本逻辑是银行根据实际投资方向和资金运作情况精确界定风险。最终目标是落实适当性原则:“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薛红艳进一步分析,从影响角度来看,对于银行来说,短期内可能会限制高风险产品的销售,从而导致代销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提高尽职调查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法律纠纷和声誉风险,将代理经营转变为合规合规。复杂程度。对于资管行业来说,动态评级将倒逼基金公司优化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发展”。金融机构应多加关注其投资策略的健全性和披露的充分性。对于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应对风险评级调整,薛红艳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首先,密切关注银行在官网和应用程序上发布的调整公告,定期查看最新仓位产品评级。其次,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投资产品评级与个人风险偏好一致。第三,如果你的持仓升级,现有仓位一般不会受到影响,但你应该仔细考虑是继续持有还是调整配置。第四,如果是基金定投,有可能产品评级超限而无法扣减,需要立即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转投适用的产品。五、对待评级调整比例唯有以此为契机,优化资产配置。
(编者:徐子立)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