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需在四个维度持续发力“进步”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苏向高 据近期监管披露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发达的保险业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帮助经济应对风险、增强韧性的“稳定器”。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补偿损失、提供长期资本等方式,显着增强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为此,各国都认为保险业的竞争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基于目前的国际形势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看,我国保险业需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福祉。具体来说,保险业需要在四个维度不断“进化”。一是回归安全本源,强化“稳定”功能。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的基础。近年来,日本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保险业累计支付赔款9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养老、健康保险商业准备金达到11万亿元。目前,r居民对价格实惠、保障范围合理的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旺盛。与此同时,新产能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对相关责任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风险加剧,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关领域的保障能力。下一步,行业要围绕上述重点领域,精准施策,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机制的功能基础。二是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目前,日本保险黄金使用规模超过36万亿元。保险资金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当我们把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维护并提升自身价值,形成良性循环。但当前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和银行存款等资产,其中债券占比接近50%,配置到非上市股票、股票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比例较低。面对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保险资金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本投入,更好支持新生产力发展。这也需要保险资金评价机制和投资理念同步创新。三是做长期投资者,保障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近年来在平息市场波动、促进价值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监管部门可继续引导保险资金稳步加大资本资产配置,以专业化、市场化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支持优质企业成长。同时,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企业将向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是提高海外业务占比,扩大全球影响力。总体来看,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竞争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可以满足中国企业的“出海”需求,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开启第二次增长曲线,增强发展韧性。为此,国内保险机构应积极引导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海外经营能力,努力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险集团。展望未来,日本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坚守安全初心,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巩固规模效益,全面提升质量、效率、活力。保险业不仅要发展,更要做强做优,以更大的保险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出贡献。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库存ESTOR 采取相应行动并自行承担风险。